探析“共青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新模式
  • 发布人:songmengxiao
  • 时间:2018-03-30
  • 点击:952
  • 来源:

王刚  孟凡皓  朱礼智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 332020

摘要“共青精神”作为我党在领导青年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建设中产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容包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共青精神大力弘扬,加强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信念教育、创新创业精神教育、担当精神教育。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共青精神”体系下,引领青年学生立德树人的新思政教育模式,这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进程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共青精神;大学生;思政教育;

“共青精神”作为引领青年学生奋进的一面旗帜,是青年人主动响应我党号召的强有力方式。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对“共青精神”大力弘扬,对党建带团建以及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意义重大。“共青精神”对于青年人而言感召力巨大,也是激励着青年人努力奋斗、踏实前行的主要精神动力,更是培育广大青年学生艰苦创业的重要举措。在这样形势下,我国势必要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共青精神”,这对于我党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概述共青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江西鄱阳湖畔中有一座小城,这个小城名为共青城,这个曾是一片荒芜的野岭在1960年以后有着巨大的变化,在几代青年人的共同奋斗下,已建设成为了江西有名的一座现代化小城市。在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来到荒无人烟的鄱阳湖畔的德安县米粮铺九仙岭下,在一片蓬蒿遍野、钉螺密布的湖滩、荒丘上进行拓荒,搭建起了茅棚。这群抛弃了大都市繁华街景的青年人士,扛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队旗主动到这片荒芜之地,嘴里哼唱着《垦荒队员之歌》,开始了其艰难的创业之旅,多少年来开发红土地,秉持着“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这是我们党在全国青年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历程中一项巨大的财富,而且这笔财富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层面的财富,其要比物质财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第二代以蒋中平同志为领导的创业者,在农垦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又开始兴办工业企业,先后兴办了板鸭加工厂、酒厂、机械厂、畜牧场和乐器厂。尤其是利用当地的鸭毛资源,创办了羽绒制品加工厂,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羽绒生产基地。国家羽绒制品出口标准、国际羽绒制品检测标准都是通过共青羽绒厂来起草制定。“鸭鸭”牌羽绒服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市场份额曾占据过国内羽绒制品的半壁江山。

进入新世纪,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我们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指示要求,新一代领导人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倡导“科教兴城、科技强市”,建起了一座新城市2010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共青城市;同年12月28日,共青城市正式挂牌,成为江西第100个县(市)2016年引进两所高校,2017年在进3所高校,共青城基本实现了从艰苦创业到开拓创新、从农垦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农村城镇到新型城区的跨越,成为实至名归的“科教兴城、科技强市”。

共青精神是广大青年人在主动响应党的号召下,利用青春与热血来证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共青团是主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坚定信念、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是共青精神内涵,同时,这精神内涵还包括着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实验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共青精神大力弘扬,强化爱国主义和素质教育,对我们强化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政教育,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素养,将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发展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共青精神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念信念作为青年对于未来的追求以及向往,是集中体现人们的政治立场以及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的希望,是促进民族发展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但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而我国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若是在这个重要时期,他们被西方外来文化所影响和冲击,势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稳定发展。“共青精神”中包括着艰苦卓绝创业精神、优秀历史传统精神,在我国民族精神中占主体地位。“共青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是“坚定信念”,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正是在有了坚定信念与崇高的理想下,怀着满腔热血投入到交通困难、人烟稀少的九仙岭建设中,最后在他们的齐心努力下将这片荒芜之地建设成为了水美粮多的宝贵之地。在高校校园中大力进行“共青精神”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从共青城的发展历程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着深刻领会,并且也能够深入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和担当精神,进而努力使自身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这种精神可以渗透到高校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起到弘扬主流文化,引导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的作用。

2.有助于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在促进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我国各族人们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中,高等院校是关键的场所,大学生也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我们应引导青年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积极弘扬民族爱国精神,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共青精神是一项重要的优秀精神品质。在建设共青城历史过程中,是各大高校大学生响应我党的“扎根农村,建设基层”的号召,真正走到国家所需要的地方去,真正做到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来建设祖国。其鼓舞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创业历程中。青年学生有着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等精神,对于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共青精神的弘扬,教育当代青年学生应该以爱国、立志为主,以报效祖国为自己终身的责任,为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出自身最大力量。

3.有利于强化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水平彰显出一个民族的素质素养,更是体现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强化建设公民道德教育,是打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这是高等院校进行青年学生思政教育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将时代与社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道德先进模范事例与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我们应将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中的事例在青年学生生活中有效融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身边事情入手,培养起他们良好的文明行为。引导青年学生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文明美丽的校园建设,并号召他们积极参与到美好家园建设过程中。

4.有助于强化青年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为了强化国民整体素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快速推进,唯有对素质教育高度重视,才能从整体上强化国民素质水平,实现创新和发展国家。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是一项必然选择。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共青精神,这是在大力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中。对共青精神大力弘扬,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利用合理的思想解决和分析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深化青年学生的创业思维,尽可能提高他们创业技能,进而强化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共青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1.在思政教育共青精神的融入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共青精神,强化青年学生奋斗历史传统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意义重大。在“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提出,结合共青城创业历史而言,着重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具备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分析和引导国外与国内形势教育,对共青城这座生态经济区建设情况与发展前景介绍给学生们。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中,着重培养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正确树立“三观”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2.在举办校园文化火种中注重融入共青精神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对共青精神积极展现。在举办报告会、交流经验会、座谈会等等方式下,让广大青年学生对“共青精神”有所感悟。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情景剧等形式下,让青年学生真正意识到“共青精神”的内涵。并大力运用青年节来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青年学生学习“共青精神”的动力。通过思政教育媒体制作专题、在高校广播中设置专栏等方式,来营造出浓郁的学习共青精神气氛,确保在校园中有着扎实的“共青精神”,并使高校充分发挥着较强的育人功能。教育学生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思想上,勇于开拓,乐于奉献;在观念上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在工作上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在精神上意志坚定,毅力顽强。

总而言之,在组织青年学生了解共青创业历史过程中,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党和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政策法规,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下,切实的体会和理解到自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希望应主动肩负起的职责,从三代领导人创业的历程和共青城的发展中大力激活青年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历程,让大学生切实体会,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建珠、陈剑华:《共青精神:当代中国青年开拓奋进的旗帜》九江日报2011.6.5第2版

[2] 郭常亮、罗凯亮:《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记“共青人”的早期创业》党史文苑1999年05期 

[3]刘薇.利用新媒体创新共青团工作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

[4] 胡沺.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0)

[5] 于生贤.关于做好供电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研究[J].青春岁月,

2013,(18)

作者简介:王刚:(1986.9-),男,汉族,安徽人,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本科,学工处处长。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孟凡皓:(1987.10-),女,满族,内蒙古人,共青科技职业学

院,本科,教务处学籍科长。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朱礼智:(1989.12),男,汉族,山东人,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本科,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