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光明日报:扎根共青城 共筑航运梦
  • 发布人:新媒体中心
  • 时间:2022-01-16
  • 点击:1116
  • 来源:

        

江西共青城,一个追梦的地方,一座不褪色的城市。1955年秋,98名上海青年响应号召,来到鄱阳湖畔的江西德安县米粮铺九仙岭下进行拓荒,用青春和汗水播下“强国梦”的种子,开辟了一片新天地。2004年秋,有深厚教育情怀的邱小林博士在共青城这片希望的土地,建设以航运为特色专业的共青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如今已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A级单位”“2021年度省社会等级评估5A等级”“江西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优秀等级”“五星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第23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团体一等奖4项”等累累硕果。

特色办学:

以“航运专业”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

  学校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形成了“聚焦航运,服务需求,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用航运特色专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专业的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方向,以培养学生成为航运企业抢手的“专尖”人才、“全链条人才”为目标,“用产教融合、校政行企”的人才创新培养方式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航运特色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根据水路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开设了42个航运相关专业,如引导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享有较高知名度。

  学校是中央团校培训基地、第四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职业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是江西省唯一经海事局批准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被长江海事局评为“五星级船员培训学校”“优秀课程论证学校”“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2016-2018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2017年获长江海事局“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称号殊荣;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被长江海事局评为“五星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

  学校坚持名师出名校理念,在师资方面下功夫,以专注特色、以诚相待、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广纳贤才的标准,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作风严谨的师资队伍。现任共青科技职业学院的校长姚电,曾被国家教委和江西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江西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21年,刘金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获首批江西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李国辉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13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72人,占专任教师33.5%;硕士学位以上288人,占专任教师56.14%;专业带头人42人;校级骨干教师186人;“双师素质”教师216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64.8%。

  学校坚持“校政行企”合作,2015年运行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与海船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将海船船员培训纳入航运类专业人才培养之中,专业课程均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公约要求且对照职业培养标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由长江海事局组织学校与航运企业共同制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证融通、教考分离”“教培合一、工学衔接”育人模式。学校还与江西赣江新区、九江市及共青城市等政府部门校政协作,安排学员与当地政府部门互动,让学员融入地方、国家发展大局。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实现就业零距离。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了“学用结合、赛训一体”教学模式,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将“教学、训练、竞赛、应用”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实践训练融合,实践训练对接竞赛规则,竞赛项目对应岗位需求,形成了“教中有训、训中有赛、赛中有用,学用结合、赛训一体”的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竞赛水平和上岗能力,增强“教培合一、工学衔接”的功效。学校与287家国内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与江铃、中远海运、北京鑫裕盛、江西港投集团、上港集团九江港务等63家企业进行了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中远海航运产业学院”“华为鲲鹏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及产教融合实践平台、9个订单班。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成立7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构建1+1+N(学校+企业+地方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价值链,取得较好的成效。

  学校坚持航运特色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实行产教融合,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学员航运相关技能得到快速提升。2021年,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赛(高职高专组)中荣获一等奖。2020-2021学年,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奖项356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1届学校毕业生留赣就业人数增幅名列全省前五,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45%,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6.81%。

思政育人:

以“共青品质”孕育师生“精气神”

  特色办学取得成效的同时,如何让共青科技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立得住,是学校考虑的一个问题。几代共青人为了建设共青城,孕育了“坚忍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品质”,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政治领导,全面推进思政课建设。

  加强政治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党的凝聚力和工作影响力,重新修订了《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实施细则》,把意识形态建设放在教育的突出位置。学校党委认真履行政治建设职责,制定《中共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科学评价工作成效,学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行“共青品质”。2017年学校成立了“共青品质研究基地”,与共青城市政府联合开展“共青品质”研究,聘请12名专家教授收集、提炼共青创业事迹,将其编写成图书及教学资料,并融入专业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学校与共青城市有关部门共同创建了“共青品质体验园”,再现当年垦荒志愿者的创业历程和辉煌业绩。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园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园现已成为共青科技职业学院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学生自导自演的舞台情景剧《信仰——共青颂》,5年来在校内外公开演出120余场,观众达6万余人次,已成为学校新生的“必修课”。学校专门制定了《关于将共青品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共青品质进校园的工作方案》,建立起了“共青品质”育人的长效机制,坚定了干部和师生政治信仰,学校也被省教育厅评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A级单位。

  在政治教育和“共青品质”的激励下,共青科技师生的“精气神”日益凸显。多位同学先后向湖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捐款。2020年7月,鄱阳湖、博阳河水位快速上涨,学校通过网络通讯工作群向全校广大师生发出倡议,组建“共青科技职业学院防洪抢险突击队”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充分彰显了教育为民的担当和情怀。当学校师生听说抗洪军人要入住的消息,不到一个小时就把2号宿舍楼条件最好的150间寝室全部搬迁完毕。

  在共青品质的勉励下,共青科技人正以昂扬姿态,勇往直前,开拓奋进,为实现“航运强国梦”培养更多的航运“专尖”人才,以优异的成绩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