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新媒体中心
- 时间:2023-01-09
- 点击:455
- 来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职业本科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学校持续发展根基,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更勤奋的工作,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一、全面提升党的建设水平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把学校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实际行动凝聚全校力量和智慧。
1.在坚持党的领导上保持定力。党的领导是实现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深刻领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切实把对党忠诚体现在本职岗位、落实到日常言行,真正做到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政治能力更加过硬。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把“共青精神育人”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真正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思政部、团委)
2.在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上精准发力。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并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功学、用心悟、用情讲、用力做,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要不断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坚定历史自信,坚守理想信念,挺起精神脊梁。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大思政”理念,统筹多元化主体,汇聚多方面资源,协同多种类要素,扎实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构筑起思政育人“最大同心圆”。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责任单位:宣传部)
3.在做实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上持久给力。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突出政治功能,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深化“三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践行自我革命精神,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切实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旗帜在学校每一块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责任单位:组织部)
4.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上驱动加力。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建立有效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培育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阳光操作的他律理念、刚性约束的律他理念等廉洁文化体系,增强渗透力,提高执行力,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真诚地接受监督,从而筑牢预防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要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述廉、职代会评廉、组织人事部门考廉、民主生活会讲廉制度,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拓展群众和舆论监督渠道,加强纪检监察专项治理力度,增强发现、预防和纠正问题的能力,并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不力、责任范围内发生重大问题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相关的领导责任;既要追究主体责任,又要追究监督责任,确保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善。(责任单位:校纪委)
5.在实施党建带群团共建上凝聚合力。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党建带群建,群团共建”是党对群团工作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群团建设的关键。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团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2023年,学校主要领导要与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召开至少2次以上沟通会,专题研究共青团有关工作;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教代会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使之成为教师和女职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加油站和幸福泉;实施精品社团计划,严格执行社团注册、年审制度,建设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团品牌,力争社团工作获得省市表彰。(责任单位:团委、教代会、工会、妇委会)
二、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以服务发展为导向,以“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步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1.全力加快“双高”建设步伐。以争创省级“双高”建设为契机,按照“对接产业、优化布局、重点突破、梯度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以优势特色专业、骨干专业为基础,重点打造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群和现代物流管理(港口物流)专业群,并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群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训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所有专业群的整体提升,并从组织、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高效推进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建设水平,把学校建成立足九江、服务江西、面向长江经济带,聚焦航运和临港经济,对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全国知名、省内示范、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成为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全国典范和样板。2023年确保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群和现代物流管理(港口物流)专业群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行列,力争学校进入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方阵。(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致力提质培优工作任务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在高职领域推出的重大改革创新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战略部署,是引领职教战线“十四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抓手。要紧紧抓住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这一契机,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示范课堂、实践基地、教学名师、教学创新、校企合作等重点任务,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确保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全面激发学校改革创新活力,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2023年,力争学校德育特色案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报省教育厅培优工作办公室参加全省评比,力争评优。(责任部门:教务处、发规处、学工处、宣传部、思政部、各二级学院)
3.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论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巩固和深化校企、校政合作关系,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卓越工程师班”“教学改革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3年,力争新增2-3个订单班。坚持把“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落实到教学过程,强化“书证融通、教考分离”,继续完善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扩大试点项目,增加受益学生数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研发兴趣和能力。2023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率增加20%左右,其中获职业技能大赛国赛奖项1项以上。(责任单位:教务处、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4.着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实行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帮他们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为他们搭建科研、教学平台,助他们多出成绩、出好成绩。2023年,力争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5人以上。同时鼓励在校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引导和鼓励新入职教师和已有一定经验的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跟岗访学”“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2023年聘请能工巧匠、企业一线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15人以上。与企业共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技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探索一条兼具职业教育特点和民办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力争“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75%以上,构建一支专兼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责任单位:人事处)
5.尽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要通过校内外科研资源的重新集成与整合,搭建各种形式的科研平台,为教师争取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提供条件。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找准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做好课题的定向研究工作。要组织教师根据专业特长,规划主攻方向,搭建跨专业的科研团队,拓宽科研领域,挖掘科研深度。要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定期召开科研讨论会,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2023年,力争实现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突破。争取教师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实现零的突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国际会议论文2-3篇,普通期刊论文5-10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2部,主编非规划教材3-4部。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率较之上年增加10%左右。(责任单位:教务处、科研处、各二级学院)
6.倾力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遵守高校招生工作纪律,认真落实省高招委、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各项招生政策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坚持诚信宣传,实施阳光招生。2023年,学校新生到校报到目标任务为3800名。
深刻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就业工作,2023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争取达到80%以上,留赣就业率达50%以上,全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责任单位:招生处、就业处)
7.努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履行好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的法定义务,通过非学历教育形式与短期职业培训,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层次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023年,非学历培训力争达到15000人次以上;以九江市共青城市甘露镇对口帮扶为重点,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服务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转岗人员、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围绕关爱老人与“下一代”需求,与街道、社区等合作,开发老年教育、老年照护、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培训课程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助力服务型、文明型社区创建。(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8.奋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进程。扩大国际交流、加强国内外合作,促进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取得新进展。2023年力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项目1个,合作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 、课程标准,着手合作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教师交流中心,为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访学创造条件;与国内外航运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23年,派遣到东南亚及欧洲国家参加远洋实习的学生力争达到200人以上。通过积极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活动,吸收借鉴世界先进办学理念,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不断完善条件支撑保障体系
围绕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不断强化办学支撑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为提升育人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升级改造工程力度,调整功能区布局、美化校园、亮化环境,增设校训墙、操守墙、名人墙和校园文化长廊等特色文化设施,继续完善各类文化设施。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阅览室、橱窗栏、宣传栏、黑板报、新媒体等宣传设施窗口和宣传链接布景、校园网背景、校园关注平台等线上窗口,营造以航海为特色、江西红色资源和“共青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和安全、卫生、保健工程,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营造平安、健康、美丽、和谐的校园。(责任单位:宣传部、后勤处)
2.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安全预防、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应急四大核心工作,积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体系,规范制度建设,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等问题上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坚决杜绝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建设“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师生幸福”的平安校园。(责任单位:综治办、保卫处)
3.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统一全校数据标准,构建校级数据中心,完成数据清洗和治理,基本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建设师生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共科”大数据分析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及智慧教室、智慧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 ,引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打造综合性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提升网络应急处置能力,初步建成可信、可控、可查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新体系。全面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新体系,构建“信息技术+”专业新格局和教学新生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教学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生活服务网络化,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达到全省一流。(责任单位:网络中心)
4.加强实验实训室、图书资料建设。加大投入,对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升级改造,围绕轮机工程技术、港口物流等专业群,校企共建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轮机自动化机舱实训中心、船舶危化品运输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智慧物流共享型实训基地、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校内实训基地,新建内河航运人才培训基地、物联网智慧港口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提高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服务的作用,将图书资料的的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限度,为学校内涵建设作出最大贡献。2023年,图书馆新增纸质图书3-4万册,续购电子图书10-20万册。(责任单位:教务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