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多师”“双师同堂”“师生同台”——我校思政课探索多种模式提升教学实效
  • 发布人:新媒体中心
  • 时间:2023-12-15
  • 点击:505
  • 来源:

1702862171961982.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一课多师”课程教学模式,推出“双师同堂”示范课堂,打造“师生同台”示范课,取得初步成效。

12月12日下午,建工学院钟良伟教授、经管学院刘东老师、艺术学院李梅玉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秀金老师,一起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同学们共同就“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进行教学和探讨。

李秀金老师首先提出“如何对待矛盾?”“如何树立科学高尚人生观?”“怎样成就出彩人生?”三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并结合大学学习生活分析大学生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钟良伟教授围绕同学们的分享交流指出,大学生的成长之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人生中“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的矛盾。李梅玉老师从多种案例出发,为大家生动阐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告诫全体同学要反对错误人生观,树立科学高尚人生观。刘东老师按照“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三个角度,强调了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重要性,提出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也是我们创造幸福人生的制胜法宝。

1702862211937543.jpg

同学们纷纷表示:多个不同专业的老师同上一节思政课,形式非常新颖,互动很多,越听越有意思。这样生动有趣的思政课堂太赞了。

1702862254120230.jpg

为实现思政课赋能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高职与社会力量的优势互补,升化学生对职业道德专题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检察院廖婕老师,与思政课老师胡耀丹围绕“怎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联袂开展了一堂别具风格的“双师同堂”思政课教学活动。

1702862272641168.jpg

胡耀丹以问题对话形式入题:“毕业后,你想从事什么职业?”“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吗?”。她结合教材,启发学生思维,回应学生对职业道德在生活中的现实困惑。授课过程中,胡耀丹老师从问题链出发,通过对话方式进行职业、职业生活、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理论基础的提问与思考,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共议案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现场精彩纷呈。

1702862291993461.jpg

廖婕从理论与实务双重视角,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与办案经历,实务引出“违法犯罪就在身边”的话题,并分享了“青春年华为何轻生?挪用资金充值网络游戏惹的祸”的真实案例。在面对面现场提问环节,她回答了学生提出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区别”等问题,警醒学生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牟利,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双师同堂”思政课,通过“理论+实务”,两位老师联手合作,教师与检察官之间打破了信息壁垒,让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也拓展了视野,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让大老师携手小老师,既增强了青年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思想认同感、理论认同感和情感认同感,也提升了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张燕老师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创新性与实效性。12月12日上午,她在经管学院与周诗坤、梅本淑 、李雪三位同学共同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以“崇德向善 平心载明---优化道德认知”为主题的“师生同台”教学活动。

张燕老师与学生同台的方式,辅以新媒体手段,促进了学生参与体验沉浸式教学,共同挖掘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学生在课前就针对资料收集、视频剪辑以及主讲等相关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课上分小组分主题展现自己精心制作的PPT,将学习到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分析并解释了“道德是什么?”“道德有用吗?”以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等问题。张燕老师则围绕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进行了阐释,并让学生进行互动式提问,开展头脑风暴、进行思想碰撞,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选择性补充。


“师生同台”共讲思政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学业者”转变为“授业者”,激发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探索,让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更有意思了。思政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更加了解了学生关注问题的角度和感兴趣的方面,成为一堂真正的师生双向奔赴、双向提高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