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浪微博
  • 发布人:xiongyajie
  • 时间:2018-03-30
  • 点击:1703
  • 来源:

萌生于青年垦荒,肇定于伟人耀邦,完善于改革开放,弘扬于崛起战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是共青城新老建设者奋斗半个世纪创造积累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见证了这座“活力之城、崛起之城、希望之城”的荣辱兴衰,也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最年轻县级市亮丽登场的奠基石。

 

 

燃情岁月垦荒人

 

提起54年前的那段创业史,当年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中坚之一、为建设共青城无私奉献37年的于维忠认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垦荒精神永远是一面旗帜,她已与“崇尚科学,开拓奋进”一起合成完整的“共青精神”,指引着共青人和全国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大量人口失业,粮食等食品严重短缺。1955年4月,团中央发出《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鼓励广大青年自愿到边疆去开荒种地,解决粮食问题。陈家楼和街道里的青年周文英、于维忠等了解到国家和上海的困难,从描写苏联共青城建设的小说《勇敢》和电影《第一个春天》里知道了苏联青年的英雄业绩,热血沸腾,联络了十多名青年给陈毅市长写了血书,要求组织上海青年像二战胜利后苏联青年到西伯利亚垦荒那样,为国家分忧解难,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中国的共青城”!

上海市市长陈毅看到陈家楼他们的血书后被他们的热情感动了,上海团市委书记从北京带回了好消息,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批准了他们去垦荒的要求。 1955年10月15日,陈家楼从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手中接过绣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锦旗,首批98名垦荒队员唱着《垦荒队员之歌》,从上海来到鄱阳湖畔德安县的九仙岭下,开始艰苦创业。荒原土岗,荆棘丛生,野兽出没,芦苇滩地,钉螺遍布,人迹罕见,难以想象的困难如大山一样,是咬牙坚持下去还是卷起背包回家,成为许多人激烈斗争的心病。周文英、陈家楼等队领导帮助队员解决生活和劳动中的具体困难,于维忠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誓言影响鼓励队友。烈火烧荒的燃爆声与劳动号子的呼喊声汇成了一支壮美的青春交响曲,沉睡千年的荒地惊醒了。凭着对祖国的赤诚,凭着对垦荒事业的真情,凭着年轻人的干劲和志气,全凭抡七八斤重的大锄头,每天“从鸡叫到鬼叫”拼命干,他们当年就开垦荒地300多亩,秋后获得了好收成。

1955年12月和翌年1月份,上海市先后续派第二、三批垦荒队员400余人和300余人,分乘“江新”、“江华”轮至德安,多安插在县郊及各乡山区。1957年底,参与共青垦殖场创建的“老垦”除首批的周文英、于维忠、周承立、汤秀英、沙佩珍、益友福等人之外,还有第二、三批的陶金娣、陈国祥、倪新华、黄孝英、周以琴、张崇政、夏金兰、王观生、蒋桂珍、濮景元、张广兰、潘金娣、陈大兴等,他们大都坚守在垦荒第一线。其中始终没离开共青城的9位是于维忠、陶金娣、陈国祥、倪新华、黄孝英、张崇政、周以琴、张广兰、蒋桂珍。

    在上海青年垦荒队的感召下,江苏、安徽等省的众多青年志愿者纷纷投入垦荒行列,戚善宏、蒋仲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共青城的发展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的青春年华。

                 

 

垦友情浓眷注深

 

1955年11月29日,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到九仙岭下,专程看望开进驻地刚40天的98名青年垦荒队员,鼓励说:“你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好得很,开荒就是搞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要大家生活一天好一天,你们明年生活一定要比今年好才行。你们不仅要勇敢,要不怕困难,而且要动脑筋,想办法,多积肥,多搞一些副业,增加收入。”“茅棚究竟是临时的,我们只能让它三岁,不能万岁。你们将来要建设得像上海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才行!”应垦荒队员的要求,他用小山竹夹着药棉,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大字,还在一些队员的日记本上题词:“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努力做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做祖国的好儿女!”。和队员们一起吃了一顿盐豆稀饭,他临别时勉励大家:“你们要战胜困难,多想办法,一定要把共青社办好。”回北京收到垦荒队员的生产计划修改报告后,他写了回信:“用稿费为你们买了几件乐器,供你们文娱活动使用;买了书,供你们学习;送一只闹钟,愿你们和时间赛跑。”此后的30多年里,胡耀邦一直关心共青的发展。1978年9月26日在听取共青建场以来的情况汇报后,又欣然题写了“共青垦殖场”五个大字。

1984年12月12日,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再次来到共青,听取了上海志愿垦荒队员、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于维忠关于“共青城”发展的情况汇报后,在当年题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日记本上又写了“有志者事竟成!”同时为共青新一代题词:“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还把留在共青城的17名上海老垦荒队员找来合影留念,并为共青人题写了“共青城”三个大字。1985年10月15日,纪念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赴江西垦荒30周年联欢会召开之际,胡耀邦又给共青专门写了亲笔贺信:“三十年前你们中间的老一代人响应党的号召,高举向困难进军的旗帜,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垦荒精神,勇敢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三十年来,你们在鄱阳湖畔的荒滩野岭上安家落户,生根开花,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机勃勃、繁荣富裕的共青城,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的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创举。今天,在我们党领导十亿人民进行改变自己命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仍然需要大力发扬你们这种极可宝贵的垦荒精神。”“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出息的中国当代青年,都应该从你们的奋斗历程中悟出一个不朽的真理:中国青年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批准其夫人李昭的请求,将他的骨灰深葬在共青城的青山绿林之中。

 

坎坷风雨催奋进

 

尽管垦荒创业路上历经风雨、充满坎坷,共青人仍旧满怀信心、百折不挠。

1957年10月德安县委决定将垦荒队与金湖乡合并建立垦殖场,1969年10月场社分开又搬迁至当时的不毛之地南湖(现址)重新白手起家;十年动乱中期,人祸天灾夹击,垦殖场几乎被军代表强令解散,于维忠、蒋仲平、周承立等人挺身而出顶风护场,终于绝处逢生,从两度创建板鸭厂出口换汇,到试制第一批羽绒背心打进广交会,从自行研制机器扩大羽绒厂生产规模,到引种葡萄酿制出部优、省优级红白葡萄酒系列产品,共青人不仅领悟到崇尚科学、尊重人才、把握信息对转型发展的重要,而且让工商加外贸和农林牧副渔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为传统的垦荒牛插上了腾飞的双翅,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诸多奇迹。

1978年,安徽省委率领该省农民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历年来因天灾人祸外出逃荒要饭的乡亲有了果腹之粮;稍后,四川省委也推行了类似的改革,才使“天府之国”逐渐恢复了元气。与他们相比,共青人实行的改革开放举措至少还要早三年,不同的是安徽和四川的改革是在省委领导下公开的大范围推行,而共青则是由于外部环境的逼迫不由自主地走上了这条改革开放之路,共青人是历经漫长时间的摸索才找到适合自身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正确道路的。目标一旦明确,共青人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进的步伐就日益坚定,成就也日益显著,其中畅销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占领京沪、走出国门的“鸭鸭”羽绒系列制品就是代表。1984年5月30日和6月1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先后两次给《人民日报》写信推荐《中国青年报》和《昆仑》杂志发表的《风雨共青路》(作者李海燕、黄晔明)和《共青畅想曲》(作者贺捷生)。

1996年11月26-27日,共青垦殖场第三次暨共青开发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并作出《关于确立共青精神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共青垦殖场第三次、共青开放开发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确立‘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这十六字为共青精神。共青精神是共青新老建设者在41年的奋斗历程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它是共青克难制胜的法宝,更是立业、兴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高昂姿态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我们更要发扬光大这种极可宝贵的精神。大会要求全体共产党员认真学习、宣传共青精神,做实践共青精神的模范;大会号召全体共青人民再接再厉,争做弘扬共青精神的标兵,为共青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如今矗立在共青城回圆广场23年的飞牛城标和新落成的《创业颂歌》浮雕墙,就是对“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高度浓缩和准确图解的最好象征。

 

鞭策关怀暖人心

 

1992年2月28日,为期两天的市农垦工作大会在共青城召开,市委书记钟起煌作了题为《大力弘扬共青精神,加快农垦经济发展》的讲话,省农垦局局长王文宇强调“共青不仅是九江农垦学习的榜样,而且是全省农垦学习的榜样”。

1993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共青城,勉励共青城人民“抓住新的机遇,实现新的创业,作出新的成绩,把我们共青城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社会主义开发区。”

1994年7月22日,60余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团委负责宣传的代表在共青城参加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讨会闭幕式。团中央常务书记刘鹏指出:“共青人是实践志愿者行动的先驱”、“时代更加强烈地呼唤着发扬光大共青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更加强烈地呼唤着发扬共青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省委副书记卢秀珍到会并讲话。

1995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由省委书记毛致用等陪同,视察共青羽绒厂新青电脑绣花公司、富华山实业总公司等处,并发表重要讲话:“共青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它体现了新老垦荒者振兴中华的精神。”“这种精神财富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物质财富,它应成为共青继续发展的动力。”

1995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共青城,江总书记对共青城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就表示满意,感叹“共青城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风光很好”,并欣然为共青城题词:“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5年11月29日,共青创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实、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省委副书记钟起煌、省政协主席朱治宏、省人大副主任王昭荣、省长助理蒋仲平、老同志李昭等到会,团中央及第一书记李克强、团上海市委和团江西省委发来贺信。团中央的贺信强调:“40年来,共青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艰苦创业、奋斗不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人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发扬坚忍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终于在沉寂千年的一片荒滩芜洲上建起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共青城。从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几代共青人用青春和汗水写就的一部创业史、奋斗史、革命史,在我们心中矗立起的是一座新老共青人创业的丰碑。”

1998年12月12日,胡耀邦题写“共青城”14周年纪念日,共青城隆重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周年。江西省农办副主任、共青垦殖场原场长戚善宏,团省委副书记曾庆红,市人大副主任、原场党委书记于维忠,共青垦殖场兼共青开发区党委书记余修炎,团市委书记谢一平,德安县委副书记、原场党委副书记徐志宏等和老垦荒队员、下乡及回乡知青及老干部代表约200人参加大会。会后进行了以《弘扬共青精神,迎接新的世纪》为主题的分组恳谈讨论。

200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来九江考察调研,听了共青城发展的情况汇报后寄语共青城:“共青城是中国青年人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来之不易。50多年前,第一代共青城人发扬革命牺牲精神,在伟大的创业实践中艰苦奋斗、开拓奋进,令人钦佩。改革开放之初,第二代共青城人依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敢于率先,锐意进取,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情,闯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下,第三代共青城人肩负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重任。你们要继续大力发扬共青精神,靠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使共青城成为中国青年人创业创新的一个平台,让新时代的共青城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成为江西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青年人的一面旗帜,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200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九江考察指导期间来到共青城。当年上海老垦荒队员的后人捧出一面1955年上海团市委赠送给垦荒队员、绣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几个大字的旗帜给李克强观看,李克强感慨地说:“当年,我们青年志愿者的先锋,在荒滩上建起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新城,并且扎根奋斗在共青城。他们坚定执著的信念,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今天的团员青年好好学习!”“他们的功勋,我们永远铭记!向你们的父辈,向老共青团员们致敬!”李克强当即叮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继续大力支持共青城的发展,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我们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的宏伟目标变成生动的实践。”

2009年10月16日,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之际,团中央主持召开了共青城产业规划发布会暨招商说明会。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说明会上亲自推介共青城,他告诉青年企业家们:“集中力量支持共青城发展,团中央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既是贯彻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也是要高高举起中国青年人创业的这面旗帜。共青城是中国青年人创业精神的一面旗帜。共青城的发展史是一部以青年为主体的创业史,蕴涵着中国青年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中国的当前阶段,弘扬中国青年人的创业精神是需要的。”

2009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到共青城视察。王兆国对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共青城发展的决策表示赞赏。他指出,团中央很有优势,国有企业的老总中有一批是年轻人,他们对共青团都很有感情,共青城要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优势,促进共青城的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超常规发展,努力把共青城打造成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样板,打造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个亮点,打造成国际合作的一个示范区。要进一步创新发展途径,努力把共青城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2010年6月14日,江西省委副书记、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王宪魁回顾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共青城发展重大决策的背景时对记者说:“支持共青城发展,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到任后,根据共青城的现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经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苏荣书记的这一决策,凝聚的是他对江西这片红土地的热爱,抒发的是他对胡耀邦同志忠于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献身精神的缅怀,体现了他坚决执行党中央一系列指示部署、在区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敏锐眼光。”“我们作出支持共青城发展的决策,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这里有与共青团组织的天然联系。共青城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它的历史,是在团中央历代领导的关怀下发展壮大的历史。而且,在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区域用共青城命名,把一个地区跟一个特定的组织、人物相联系,这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不少国家也如此,其中体现的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联系。因此,对于这座与共青团有着独一无二的密切关系的城市,我们应该发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使其成为一座有着艰苦创业光荣传统的青春之城、崛起之城、希望之城、创业之城。第二,这里有引领青年创业的共青精神。1955年的共青城,是江西鄱阳湖畔的一片滩涂,98位上海青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这里垦荒创业,将其建设成为一座新城,共青城也因此享誉海内外。共青城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史,在伟大的创业实践中形成的‘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是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当代青年创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当前,弘扬饱含着中国青年创业精神的共青精神,对于激发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只有把这一最具活力的群体——青年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才能引领未来,才能雄踞世界民族之林。第三,这里有国家重大战略的谋篇布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争取更多国际生态话语权的重大决策,作为一项战略部署,需要找到切入点。共青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生态农业示范点,山清水秀,风景迷人。拥有鄱阳湖岸线52公里,是昌九高速沿线离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最近的城区,饮用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在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的今天,绿色植被与蓝色水域交相辉映,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相互融合,使得共青城可以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导工程与亮点工程。”

 

  

 

   共青速度创奇迹

 

    共青城党委书记李晓刚告诉记者,共青城的二次创业是垦荒创业、开拓进取的共青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是没有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的“5+2”与“白加黑”。“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创造共青城速度和奇迹”。

   在共青城,流传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金淞电器,是一家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资企业,生产可移动空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人民币。该企业考察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在国内也转了不少城市,最终选择了共青城。

  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副主任黄冰指着金淞电器的厂房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一片低洼地,最低处落差达12米。2009年5月1日,金淞电器的老板告诉共青城,10天后他再来,如果地平整好了就签约。这是一个几乎完不成的任务,50万立方米填土方的工程量,正常的速度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征地花去了5天,只剩下10天。李晓刚下了死命令,决战10天,把凡是能借到的工程车全部借过来,要求“机器不停人轮休”。那10天的工地蔚为壮观,300多辆“后八轮”昼夜运转,把工地变成了24小时喧嚣的不夜天。工地上原有10多根高压电线杆,影响了施工。然而,一夜之间,这10多根电线杆就“消失”了。正常情况下,电线杆的迁移需要10多天时间。工程进行期间,共青城老城区暴雨瓢泼,而几步之遥的工地,滴雨未下。“是共青城人的拼命苦干精神,感动了老天,让工程如期完工。”黄冰副主任感慨地说。10天之后,金淞电器的老板来到共青城,他看到平整的工地,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太惊人的速度了!”台商被共青城的真城与高效率深深打动,他当即和共青城签约,6月份就开工打桩建设厂房。

  项目推进过程中,很多企业给共青城列出了时间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诸多任务。“我们就按照时间表倒计时。”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有时在半夜一个人悄悄来到工地查看进度,开现场办公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再挣不到钱,只能说明企业太无能!”启维光伏的董事郑欢东说,企业投资最关心的就是投资环境和政府的诚信,他给共青城的投资环境打100分。

  共青城人还感动了芬兰的总理。2009年4月21日,李晓刚代表共青城,就中芬数字生态城项目与芬兰方代表正式签约,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夏兴告诉记者,为争取这个项目,共青城与江苏丹阳、北京门头沟有过激烈的竞争,而芬兰最终选择了共青城。

  共青城管委会主任夏兴告诉记者,2009年全年共接待客商441批次,基本上每天都有客商来考察、洽谈,每周都有新项目签约。全年新引进项目63个,合同资金达到108亿元。

  李晓刚介绍,共青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必须走低碳化发展之路。在项目引进上,共青城始终坚决杜绝高危、高污染、高燃耗的企业进入园区,3年来共拒绝20多个高危、高污染的项目进入园区。

      2009年8月26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再次走进共青城,他步入苏州启维光伏车间,和工人们聊天;来到台商独资的金淞电器项目工地,与台商交谈;来到天美高新环保建材企业,参观环保新产品……眼前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初具雏形,而一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洼地。苏荣感慨万千,他说,共青城“换了人间”,有四个“超出预想”:城市规划和园区规划、公用工程建设进度、招商引资抓项目的力度和效果、干部群众实现跨越式崛起的决心和信心全部超出预想。

 

鄱湖崛起奔前程

 

      李晓刚共青城市成立大会上在致辞时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共青城人始终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完成了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的历史蜕变,实现了从艰苦创业到开拓创新、从农垦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农村城镇到新型城市的新跨越。

敢为人先、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百折不回、永不放弃、积功而成,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忠诚服务,勤于学习、善于调研、洞悉现状,自立自强、攻坚克难、乐于奉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这就是共青城人55年创业兴城史赋予共青精神的时代品质。

      共青城岁月如歌,一首可歌可泣的创业之歌。创立共青社、兴办共青垦殖场、建设共青城、设立共青城市,共青城的新老创业者走过了55年的风雨历程。回首往事,我们青春无悔。

      共青城风景如画,一幅用天然色彩描绘而成的优美画卷。浮光跃金,白鹤翔集,鄱阳湖畔芳草绿;天朗气清,硕果满枝,富华山上枫叶红。街道旁香樟成荫,城市中湖面如镜。走进共青城,人们无不发自内心的叹赏这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

      共青城前程似锦,一张跨越崛起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一代代创业者打下的坚实基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引领,共青城成功设市,使这片美丽的神奇土地日益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中外客商纷至沓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能源、电子电器、纺织服装、文化旅游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共青城按照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要求,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低碳化的城市快步迈进。

      共青城市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