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月数学教研室集中听课中暴露的学生听课效率低、数学基础薄弱等问题,2025年4月8日,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数学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夯基赋能·精准教学”专题集体备课活动。此次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公共课大专数学教学中的痛点难点展开深度研讨,旨在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聚焦问题:学情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研室主任张华英在备课会上通报了近期听课调研结果:部分班级学生课堂参与率不足50%,近三成学生因基础薄弱出现畏难情绪,导致课堂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欠佳。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特点,教师们针对“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分层突破基础差异”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并参考其他高校经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改进思路。
创新举措:分层教学与技术赋能
经过深入研讨,教研室形成多维度教学改革方案:
1. 分层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夯实”“能力提升”“拓展拔高”三个层级,配套差异化作业和个性化辅导,并引入“课前微课预习+课堂分层任务卡+课后AI智能诊断”的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习针对性。
2. 互动课堂设计:借鉴示范课经验,设计“数学情景模拟”“解题擂台赛”等互动环节,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实时答题竞赛,增强课堂参与感。
3. 技术融合创新:推广动态数学软件(如GeoGebra)辅助教学,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建设“错题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薄弱点,实现精准推送练习。
协同共建:资源整合与长效提升
教研室同步启动“筑基工程”,组建跨年级教学资源开发小组,共建共享教案库、微课库及案例集。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对,通过“示范课观摩+互助评课”机制提升教学能力。此外,可以计划每周开设一次“数学加油站”晚间辅导班,由教师轮值答疑,并利用AI助教系统提供24小时在线学习支持。
展望未来:持续跟踪与动态优化
教研室将建立“教学效果动态监测机制”,通过课堂观察员记录、学生满意度调查及阶段性测试数据,持续评估改革成效。
此次集体备课标志着学院公共课数学教学从“统一化”向“精准化”转型,为破解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困境提供了实践范例。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改探索,助力学生数学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传统风俗,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