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我校疾病预防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 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 特制定以下应急处理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学校内突发的大范围传染性疾病事件。
三、组织领导
(一)学校成立传染性疾病应急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协调 指挥,包括:人员救护组、通讯联络组、沟通协调组、 日检记录组等。要 求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二)人员救护组负责将发现的有疑似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就近送至 区级以上医院;通讯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包括通知家属, 沟通协调组负责与卫生防疫部门、医院等的沟通协调等工作; 日检记录组 负责每天的例行检查、记录、跟踪消毒等工作。
四、预警预防
(一)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 的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 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二)学校分管领导在非常时期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 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 学校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设施。
(三)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 作职责,并辅导员(班主任)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 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学校做好普及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利用黑板报、橱窗和校班会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增强师生的防控意识,做好防范 宣传。定期召开辅导员(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 保证每周20 分钟的健康教育,增长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 活习惯。
(五)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 防传染病,学校已经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每天开窗通 风不少于 2-3 次。
2.尽可能少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3.教育师生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 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4.注意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5.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报告辅导 员(班主任),及时就医,必要时根据医嘱采取隔离措施。
6.学校医务室按规定定期消毒。
五、处置流程
(一) 日检: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每天密切关心学生的健康状 况,统计学生的出勤人数。
(二)报告:一旦发现师生中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需 立即告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学校按规定报上级部门,同时通 知监护人。
(三)劝说: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有 38 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劝 其去医院看病,并回宿舍休养。
(四)记录:辅导员(班主任)应及时统计好患病学生的具体情况(宿 舍、班级、人数、症状、就医情况、上课情况、 目前康复情况)并上报学 校。
(五)跟踪:医务室需每天关心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跟踪观察。
(六)家访:积极做好回家治疗患病学生的家访工作,经常保持联系。
(七)消毒: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包括发病宿舍及相关班级、食堂、
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学校将听从卫生部门的专业指 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体性活动。
(八)观察: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确保稳定,每天加强 巡视,痊愈后的学生必须经医务人员认可后方可进教室,对班级其他同学 加强观察了解。
- 上一篇:共青科技职业学院病媒...
- 下一篇: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水电...